distinct关键字
distinct是应用于所有列的, 而不是某一个列
mysql> select * from test_table; |
. . .
distinct是应用于所有列的, 而不是某一个列
mysql> select * from test_table; |
. . .
INSERT INTO table_name (列1, 列2,…) VALUES (值1, 值2,….)
DELETE FROM 表名称 WHERE 列名称 = 值
UPDATE 表名称 SET 列名称 = 新值 WHERE 列名称 = 某值
SELECT 列名称 FROM 表名称
SQL join 用于根据两个或多个表中的列之间的关系,从这些表中查询数据。
有时为了得到完整的结果,我们需要从两个或更多的表中获取结果。我们就需要执行 join。
数据库中的表可通过键将彼此联系起来。主键(Primary Key)是一个列,在这个列中的每一行的值都是唯一的。在表中,每个主键的值都是唯一的。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不重复每个表中的所有数据的情况下,把表间的数据交叉捆绑在一起。
请看 “Persons” 表:
Id_P | LastName | FirstName | Address | City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Adams | John | Oxford Street | London |
2 | Bush | George | Fifth Avenue | New York |
3 | Carter | Thomas | Changan Street | Beijing |
请注意,”Id_P” 列是 Persons 表中的的主键。这意味着没有两行能够拥有相同的 Id_P。即使两个人的姓名完全相同,Id_P 也可以区分他们。
接下来请看 “Orders” 表:
Id_O | OrderNo | Id_P |
---|---|---|
1 | 77895 | 3 |
2 | 44678 | 3 |
3 | 22456 | 1 |
4 | 24562 | 1 |
5 | 34764 | 65 |
请注意,”Id_O” 列是 Orders 表中的的主键,同时,”Orders” 表中的 “Id_P” 列用于引用 “Persons” 表中的人,而无需使用他们的确切姓名。
请留意,”Id_P” 列把上面的两个表联系了起来。
下面列出了您可以使用的 JOIN 类型,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。
注 : JOIN使用on的, 而不是where.
除了上面的方法,我们也可以使用关键词 JOIN 来从两个表中获取数据。
如果我们希望列出所有人的定购,可以使用下面的 SELECT 语句:SELECT Persons.LastName, Persons.FirstName, Orders.OrderNo
FROM Persons
INNER JOIN Orders
ON Persons.Id_P = Orders.Id_P
ORDER BY Persons.LastName
结果集:
LastName | FirstName | OrderNo |
---|---|---|
Adams | John | 22456 |
Adams | John | 24562 |
Carter | Thomas | 77895 |
Carter | Thomas | 44678 |
现在,我们希望列出所有的人,以及他们的定购 - 如果有的话。
您可以使用下面的 SELECT 语句:SELECT Persons.LastName, Persons.FirstName, Orders.OrderNo
FROM Persons
LEFT JOIN Orders
ON Persons.Id_P=Orders.Id_P
ORDER BY Persons.LastName
结果集:
LastName | FirstName | OrderNo |
---|---|---|
Adams | John | 22456 |
Adams | John | 24562 |
Carter | Thomas | 77895 |
Carter | Thomas | 44678 |
Bush | George | - - - - |
LEFT JOIN 关键字会从左表 (Persons) 那里返回所有的行,即使在右表 (Orders) 中没有匹配的行。
现在,我们希望列出所有的定单,以及定购它们的人 - 如果有的话。
您可以使用下面的 SELECT 语句:SELECT Persons.LastName, Persons.FirstName, Orders.OrderNo
FROM Persons
RIGHT JOIN Orders
ON Persons.Id_P=Orders.Id_P
ORDER BY Persons.LastName
结果集:
LastName | FirstName | OrderNo |
---|---|---|
Adams | John | 22456 |
Adams | John | 24562 |
Carter | Thomas | 77895 |
Carter | Thomas | 44678 |
34764 |
RIGHT JOIN 关键字会从右表 (Orders) 那里返回所有的行,即使在左表 (Persons) 中没有匹配的行。
现在,我们希望列出所有的人,以及他们的定单,以及所有的定单,以及定购它们的人。
您可以使用下面的 SELECT 语句:SELECT Persons.LastName, Persons.FirstName, Orders.OrderNo
FROM Persons
FULL JOIN Orders
ON Persons.Id_P=Orders.Id_P
ORDER BY Persons.LastName
结果集:
LastName | FirstName | OrderNo |
---|---|---|
Adams | John | 22456 |
Adams | John | 24562 |
Carter | Thomas | 77895 |
Carter | Thomas | 44678 |
Bush | George | |
34764 |
FULL JOIN 关键字会从左表 (Persons) 和右表 (Orders) 那里返回所有的行。如果 “Persons” 中的行在表 “Orders” 中没有匹配,或者如果 “Orders” 中的行在表 “Persons” 中没有匹配,这些行同样会列出。
与 JSON 相比, Protobuf 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速度更快,而且传输的数据会先压缩,
使得传输的效率更高些 。
Protobuf , 全称 Protocol Buffer , 是 Google 公司内部的混合语言数据标准,是一种轻便
高效的结构化数据存储格式,可以用于结构化数据串行化,或者说序列化。 它很适合做数据
存储或 RPC 数据交换格式 。 Protobuf是可用于通信协议、数据存储等领域的语言无关、平台
无关、可扩展的序列化结构数据格式 。
谷歌的东西要想在大陆安装起来总是有点那啥, 你懂的.
sudo apt-get install curl
sudo apt-get install autoconf autogen
sudo apt-get install libtool
下载自github的代码需要首先执行 $ ./autogen.sh 生成configure文件
注意autogen.sh 需要gtest包,默认是从 googletest.googlecode.com下载,国内需要翻墙才能访问,很多人问autogen.sh运行失败,这里我补充一下
修改一下autogen.sh , 将这段:echo "Google Test not present. Fetching gtest-1.5.0 from the web..."
curl http://googletest.googlecode.com/files/gtest-1.5.0.tar.bz2 | tar jx
mv gtest-1.5.0 gtest
修改为:wget https://github.com/google/googletest/archive/release-1.5.0.tar.gz
tar xzvf release-1.5.0.tar.gz
mv googletest-release-1.5.0 gtest
再执行 autogen.sh,这样就不会报错了
$ ./configure
$ make
$ make check
$ make install
默认是装在
usr/local/bin
usr/local/lib,
usr/local/include
protoc --version
如果安装成功,会出现版本号 如
libprotoc 2.6.1
如果有问题,会输出错误内容, 最后我安装完成,用上述命令检查版本号时出现如下问题
protoc: error while loading shared libraries: libprotocbuf.so.9: cannot open shared
错误原因
protobuf的默认安装路径是/usr/local/lib,而/usr/local/lib不在ubuntu体系默认的LD_LIBRARY_PATH里,所以就找不到lib
解决办法 :
1 - 在 /etc/ld.so.conf.d/目录下创建文件 bprotobuf.conf文件,文件内容如下
/usr/local/lib
2 - 输入命令
sudo ldconfig
这时,再输入protoc --version
就可以正常看到版本号了
#include<iostream> |
#include<iostream> |
INC=/usr/local/include |
package Im; |
执行protoc -I=./ --cpp_out=./ Mymessage.proto
命令后,会生成 Mymessage.pb.h 和 Mymessage.pb.cc 文件。 再执行 make
命令,生成
Writer 和 Reader 文件 。 执行 ./Writer
命令后,再执行./Reader
命令,终端上输出:
b@b-VirtualBox:~/tc$ protoc -I=./ --cpp_out=./ Mymessage.proto
b@b-VirtualBox:~/tc$ ll
total 44
drwxrwxr-x 2 b b 4096 5月 19 22:43 ./
drwxr-xr-x 4 b b 4096 5月 19 22:35 ../
-rw-rw-r-- 1 b b 647 5月 19 22:36 makefile
-rw-rw-r-- 1 b b 12214 5月 19 22:43 Mymessage.pb.cc
-rw-rw-r-- 1 b b 7762 5月 19 22:43 Mymessage.pb.h
-rw-rw-r-- 1 b b 161 5月 19 22:36 Mymessage.proto
-rw-rw-r-- 1 b b 421 5月 19 22:36 Reader.cpp
-rw-rw-r-- 1 b b 340 5月 19 22:35 Writer.cpp
b@b-VirtualBox:~/tc$ make
g++ -g -c Writer.cpp -I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include -L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lib -lprotobuf
g++ -g -c Mymessage.pb.cc -I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include -L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lib -lprotobuf
g++ -g -o Writer Writer.o Mymessage.pb.o -I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include -L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lib -lprotobuf
g++ -g -c Reader.cpp -I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include -L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lib -lprotobuf
g++ -g -o Reader Reader.o Mymessage.pb.o -I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include -L/home/sharexu/charpter13/1302/lib -lprotobuf
b@b-VirtualBox:~/tc$ ll
total 772
drwxrwxr-x 2 b b 4096 5月 19 22:43 ./
drwxr-xr-x 4 b b 4096 5月 19 22:35 ../
-rw-rw-r-- 1 b b 647 5月 19 22:36 makefile
-rw-rw-r-- 1 b b 12214 5月 19 22:43 Mymessage.pb.cc
-rw-rw-r-- 1 b b 7762 5月 19 22:43 Mymessage.pb.h
-rw-rw-r-- 1 b b 244112 5月 19 22:43 Mymessage.pb.o
-rw-rw-r-- 1 b b 161 5月 19 22:36 Mymessage.proto
-rwxrwxr-x 1 b b 188430 5月 19 22:43 Reader*
-rw-rw-r-- 1 b b 421 5月 19 22:36 Reader.cpp
-rw-rw-r-- 1 b b 57656 5月 19 22:43 Reader.o
-rwxrwxr-x 1 b b 184244 5月 19 22:43 Writer*
-rw-rw-r-- 1 b b 340 5月 19 22:35 Writer.cpp
-rw-rw-r-- 1 b b 59232 5月 19 22:43 Writer.o
b@b-VirtualBox:~/tc$ ./Writer
b@b-VirtualBox:~/tc$ ./Reader
101
ggsmd
因为c++只规定了 虚继承/ 虚函数/ 多继承/ 的行为, 但将实现方法留给编译器作者. 所以各个平台的实现并不相同, 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.
经测试, vs和gcc目前比较统一的情况只有2种 :
故本文只讨论这2种, 以及了解虚函数和虚继承的含义.
. . .
#hello.py |
python作为一种脚本语言,我们用python写的各个module都可以包含以上那么一个累死c中的main函数,只不过python中的这种__main__
与c中有一些区别,类似于php的魔术那一套, 主要体现在:
1、当单独执行该module时,比如单独执行以上hello.py: python hello.py,则输出
This is main of module "hello.py" |
可以理解为"if __name__=="__main__":"
这一句与c中的main()函数所表述的是一致的,即作为入口;
2、当该module被其它module 引入使用时,其中的"if __name__=="__main__":"
所表示的Block不会被执行,
这是因为此时module被其它module引用时,
其__name__
的值将发生变化,__name__
的值将会是module的名字。
比如在python shell中import hello后,查看hello.__name__
:
import hello |
3、因此,在python中,当一个module作为整体被执行时,moduel.name的值将是"__main__";
而当一个module被其它module引用时,module.__name__
将是module自己的名字,
当然一个module被其它module引用时,其本身并不需要一个可执行的入口main了。
#if的后面接的是表达式 :
#if (MAX==10)||(MAX==20) |
它的作用是:如果(MAX==10)||(MAX==20)成立,那么编译器就会把其中的#if 与 #endif之间的代码编译进去(注意:是编译进去,不是执行!!)
#if后面接的是一个宏, 而#if define(x)的使用如下 :
#if defined (x) |
这个#if defined它不管里面的“x”的逻辑是“真”还是“假”它只管这个程序的前面的宏定义里面有没有定义“x”这个宏,如果定义了x这个宏,那么,编译器会编译中间的…code…否则不直接忽视中间的…code…代码。
另外 #if defined(x)也可以取反,也就用 #if !defined(x)
最后强调两点:
在某些应用环境下面,一个类只允许有一个实例,这就是著名的单例模式。
单例模式分为
在实例化 m_instance
变量时,直接调用类的构造函数。顾名思义,在还未使用变量时,已经对 m_instance
进行赋值,就像很饥饿的感觉。
在main开始前就初始化好了, 所以是线程安全的。
首先给出没有考虑析构问题的饿汉模式的实现
#include <iostream> |
懒汉模式下,在定义m_instance变量时先等于NULL,在调用GetInstance()方法时,在判断是否要赋值。这种模式,并非是线程安全的,因为多个线程同时调用GetInstance()方法,就可能导致有产生多个实例。
下面是没有考虑线程安全以及析构问题的懒汉模式的代码实现
#include <iostream> |
有下面几种方法 :
使用局部静态变量。
局部静态变量的初始化是线程安全的,这一点由编译器保证.(http://gcc.gnu.org/ml/gcc-patches/2004-09/msg00265.html,这是一个 GCC 的 patch,专门解决这个问题)。会在程序退出的时候自动销毁。
见此处
这个方法适合 C++11,C++11保证静态局部变量的初始化是线程安全的。
如果是 C++98 就不能用这个方法。
class S |
或者template<typename T>
class Singleton
{
public:
static T& GetInstance()
{
static T instance;
return instance;
}
Singleton(T&&) = delete;
Singleton(const T&) = delete;
void operator= (const T&) = delete;
protected:
Singleton() = default;
virtual ~Singleton() = default;
};
线程安全,但每次都有开销。
// singleton.h |
陈硕推荐的做法
class Singleton { |
double check locking. 只能用内存屏障,其他做法都是有问题的。
参见论文: http://www.aristeia.com/Papers/DDJ_Jul_Aug_2004_revised.pdf
普通的 double check 之所以错,是因为乱序执行和多处理器下,不同 CPU 中间 cache 刷往内存并对其他 CPU 可见的顺序无法保障(cache coherency problem)。Singleton<T> *p = new Singleton<T>;
, 那么实际有 3 步:
2 和 3 的顺序是未定的(乱序执行!)。因此,如果直接赋值给 p 那么很可能构造还没完成。此时另一个线程调用 GetInstance,在 lock 外面 check 了一下,发现 p!=NULL,于是直接返回 p,使用了未初始化完成的实例,跪了。
那么,如果用中间变量转一下呢?用 tmp_p 转了下以后,tmp_p 赋值给 p 的时候,显然 p 指向的实例是构造完成了的。然而,这个 tmp_p 在编译器看来明显没什么用,会被优化掉。
上面的两个示例代码
( 没有考虑析构问题饿汉模式的示例代码 和 没有考虑线程安全与析构问题的懒汉模式的示例代码 ) 都有不能自动调用析构的问题.
当你运行这两个示例代码之后, 你都会发现并没有打印 “Singleton destruction”, 也就是说程序结束时并没有调用 singleton 类的析构函数的, 为什么呢?
因为 m_instance = new singleton;
, new出来的东西需要delete掉, 如果加上一句 delete ct; ct = NULL;
, 就会调用析构函数了.
但这种手动调用很容易忘啊, 怎么才能自动调用它的析构呢?
我们想要的是 : 自动化的正常删除该实例。
有两种方法, 我给他划分为:
我们先看第二种,
我们知道,程序在结束的时候,系统会自动析构所有的全局变量。事实上,系统也会析构所有的类的静态成员变量,就像这些静态成员也是全局变量一样。利用这个特征,我们可以在单例类中定义一个这样的静态成员变量,而它的唯一工作就是在析构函数中删除单例类的实例。
那就是定义一个内部垃圾回收GC类,并且在 singleton 中定义一个此类的静态成员。程序结束时,系统会自动析构此静态成员,此时,在此类的析构函数中析构 singleton 实例,就可以实现 m_instance 的自动释放。
#include <iostream> |
当然还有更好的方法.那就是下面这个不需要加GC内嵌类的单例模式.
在 GetInstance 方法里放一个 m_instance 的局部静态变量, 然后返回他的地址, 他就可以在程序结束自动调用析构函数.
而且这种方法在C++11也能保证线程安全.
#include <iostream> |
既要考虑线程安全又要考虑析构问题的话, 有下面几种方法 :
如果是C++11的话, 则可以使用局部静态变量, 因为C++11保证静态局部变量的初始化是线程安全的(C++98不保证), 而且也没有析构问题.